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以学铸魂,坚苦自立”的实践精神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7月8日至今,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博士生党支部结合化学专业特色和专业知识,学以致用,研学创新,开展新一期“饮水思源,绿色发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7月8日,党支部举行出征动员仪式。实践团队指导老师吕秀青主持仪式。会上,辅导员吕秀青强调要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与支部化学专业特色,将线上宣传科普与线下调研相结合。她动员支部成员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撰写水环境处理的科普小短文,从自身的课题角度出发,深入浅出地分析水环境治理领域的问题,以提高身边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法治观念,让保护水资源环境成为社会共识,让更多人身体力行参与其中。
7月11日,实践团队正式开通“饮水思源,绿色发展”小红书账号和抖音账号,以“笔记”和“视频”的形式同步上传以“水污染物与化学”为主题的科普短文。科普内容主要集中在污水物质、污水处理、污水降解、最新技术应用等。账号开通以来,博士生党支部党员踊跃投稿,内容既蕴含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又兼具“把厚的学问变薄、深的学问变浅”的科普性质。如《工业废水中常见重金属的处理方法》《污水中的病原体污染物和处理方法》《废水处理中的膜处理技术》等,不同于常见科普内容的分享角度,支部党员纷纷将水环境的相关知识与自身的课题方向结合起来,从更加细分的领域进行科普,文字内容通俗易懂又具有极强的专业性。账号开通短短几日,浏览量就破了五千,收获了点赞和支持。
博士生党支部书记乐强表示:“‘饮水思源’这一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提醒我们在享受自然资源带来的恩惠时,要时刻铭记这些资源的源头,并珍视它们。对于人类来说,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生命就无法延续。因此,我们要感恩大自然的馈赠,珍惜每一滴水。我们有责任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做好关于水的科普,推动绿色发展。”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多种多样的新媒体在给人们带来全新生活体验的同时,也为科普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机遇。团队希望能通过借助当下最流行的新媒体,向大众传递环保理念,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带领大家走近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