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关于全社会参与科普的号召,近年来,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始终把科普工作作为实现创新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论述,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将更多的优质科普资源回馈社会,引导全社会走进化学、了解化学,实现中小学生的化学启蒙教育,提升全社会科学素质。
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激活科普教育“源动力”
学院不断探索“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有效路径,依托化学化工学院科学与技术协会与化学协会等学生组织平台,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特色,优化资源配置,组织、指导学生面向校内外开展化学科普主题活动,激活科普教育“源动力”,推进化学科普“进课堂、进学校、进社区”工作,在增强学生科普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同时,让全社会能更全面、更深入地体验化学之美。
2019年至今,在院党委的领导下,院团委指导下,院科协、化学协会坚持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积极参与和支持科普事业,自觉承担科普责任,策划、开展一系列将趣味性与科普性有机结合的主题活动,运用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开展科普,受到了师生们、家长们的广泛欢迎。

截至今日,学院依托学生组织在校园、社区开展20余次线下科普活动。如,自2019年以来,由院化学协会承办的“Chem is try”主题化学游园会是化学化工学院学生工作“一院一品”的品牌活动,至今已是第四届,始终以化学的趣味性特征为中心,以化学的学术性辅之,通过“沉浸式”体验展现化学的独特之“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自2021年以来,由院科协开展的“暖‘锌’乐龄”系列公益活动,利用专业特长制作手工制品,共吸引来自各个校区的1000余名学生预约、购买,义卖所得走进社区慰问老人,并普及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在关爱和丰富老人精神世界的同时,传递化学美。今年上半年,化学协会应邀前往无锡参加江苏省天一中学第31届科技节社团展;唐焱剑博士向紫金山天文研究所师生科普新型碳材料的奥秘。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探索精神,增强专业自信;在研究生中开展“我和我的科研生活vlog”活动,向更多人展示化学科研的日常。

融入志愿实践活动,激发科普教育“新活力”
为增强大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积极传播化学学科特色,近年来,学院充分依托寒暑假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动员学院教师和无数青年学子,将大学生社会实践化为助力科普事业的力量,通过寓教于乐的科普实践活动,让小朋友们、家长零距离感受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在轻松有趣的氛围里学习了科学知识,激发青少年学化学的兴趣。此外,学院还鼓励和支持退休老同志积极参与科普工作。

临近寒暑假,2020年-2021年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学科教学化学专业导师们带领学生们成立科学教育团队,指导研究生、本科生面向社会中小学生开展“格物启蒙”“趣探究”计划活动,邀请中小学生走进化学实验室,普及生活中的科学知识,让中小学生学会使用科学的方法探究身边的事物,激发他们从小知化学、学化学、爱化学的兴趣。活动一经发布,收到了很多家长的报名。短短几天的体验,也让中小学生们通过化学实验揭秘“生活奥秘”,从而了解化学、相信化学、爱上化学。


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曦微爱心社,自2016年起,秉持“坚持”二字,固定每周六会派3名志愿者前往扬州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参与志愿服务,一直延续至今。截至今日,已累计1000余人在妇幼中心进行志愿服务,总时长约5000小时。2020-2022年疫情期间,曦微爱心社还积极联系学校,进行线上科普活动。

在他们的影响下,每年的寒暑假社会实践中,学院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科普实践团走进农村、社区、学校等进行化学科普,如“点亮繁星,益路同行”公益团队、“扬帆共筑化学梦,科普志愿少年行”化学科普实践团、“云·浅教”社会实践团队、“探索生活中的化学”调查团、“化学趣科普”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等等,他们分工明确,精心准备。每一节科普活动中,他们由贴近日常生活的常见现象和反应以及人体中的化学,逐步深入探索神奇的化学世界,都得到了青少年们的积极回应,也得到了家长们、社区的一致好评。

融入新媒体平台,扩大科普教育“影响力”
新媒体宣传是放大科普服务成果的重要载体,一直以来,为营造浓厚氛围,学院充分依托官微积极传播科普正能量,针对师生们的科普活动积极推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相关事迹被学习强国、荔枝网、交汇点、扬州晚报等各级媒体予以报道,同时,为传递更多的化学知识,平台还设立“趣味化学”“化学科普”“趣味实验”系列专栏推送。
官微设立“趣味化学”“化学科普”“趣味实验”系列专栏推送


疫情期间,为了积极有效落实疫情防控工作,不少活动还依托腾讯会议、抖音等平台采取线上直播的方式进行实时讲解,带领更多的学生体验“沉浸式”游园的快乐,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化学的趣味与奇妙。今年,院科协依托“化学趣科普”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化小院科普”抖音号,制作化学小知识科普视频,借此向社会大众科普化学知识,同时提升本专业学生科学素养,树立化学专业自信。目前,已发布“自制碳酸饮料”“酸碱指示剂”“丹青之雅中的化学”“美丽科学-晶体析出”等13个作品,获得396个粉丝,累计获赞641次。

未来,学院将继续以“科普团队”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科普志愿服务有效途径,让更多的学生、老师参与到科普志愿服务工作中,助力科普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