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月26日),记者从扬州大学获悉,近日,该校化学化工学院曦微爱心社"化梦为翼"志愿团队联合智慧鸟公益发展中心,在扬州邗江区梅岭街道锦旺社区创新开展"奇趣化春雷·科学润童心"主题科普活动。通过"科学实验+红色教育"双轨并行的沉浸式体验,为社区20余名青少年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启蒙之旅。

志愿者率先演示“液态彩虹”实验,通过不同浓度糖溶液与色素的混合,向孩子们生动阐释密度差异原理,将抽象的密度差异原理转化为可视化的知识图谱。“要像小科学家一样保持专注,每滴溶液都要缓慢注入。”傅恒手持试管向孩子们强调操作要点,台下学生屏息观察。随着不同颜色的糖溶液慢慢流淌进试管,“彩虹”慢慢呈现……“哇,真的是彩虹!我知道,这是密度的原理。”现场一位小朋友抢答到,“这还是我上次在你们的活动中学到的呢……”在接续的“火山喷发”实验中,随着小苏打的混入,混有红色色素的白醋瞬间泛起很多气泡,红色的“岩浆”不断喷涌。小朋友们激动不已,跃跃欲试。


随着“火山喷发”实验将活动推向高潮,红色教育篇章随之展开。通过小苏打与白醋剧烈反应的直观演示,志愿者厉恩麟巧妙引出"两弹一星"元勋们在戈壁滩用酒精灯提纯原料、用算盘推演数据的奋斗史诗。

在志愿者细心地引导下,小朋友开始“沉浸式”体验。当看到“液体彩虹”“岩浆”在自己的操作下呈现出来,小朋友都开心地鼓掌,还化身为科学小讲师向家长讲解实验原理。“这些可触摸的化学现象,正是打开科学之门的金钥匙。”社区家长表示,活动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体验,让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可及。
(来源: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记者/明玉花 通讯员/叶晓枫 宋黎明 王怡宁 编辑/汪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