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化工学院人才引进标准 序号 | 人才层次 | 一级学科(二级学科) | 具体业绩标准 【近五年以第一/通讯作者(非特殊说明均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数量、论文收录情况、JCR分区、影响因子等,主持的科研项目等】 | 其他条件或说明 (例如学历学位、毕业学校、职称等) | 备注 | 1 | 特聘教授(A) | 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已取得教授职称,且承担国家级项目2项及以上(或承担过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顶级期刊论文1篇及以上或以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及以上; (2)近三年从海外引进、具有两年及以上海外研究工作经历,且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顶级期刊论文3篇及以上或Science、Nature及其子刊论文1篇。 |
| 45周岁以下 | 政治坚定,身心健康,师德高尚,学风严谨,能承担相关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任务 | 2 | 特聘教授(B) | 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已取得教授职称,且承担国家级项目1项及以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顶级期刊论文1篇及以上或以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及以上; (2)具有一年及以上海外研究工作经历,且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顶级期刊论文3篇; (3)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Science、Nature及其子刊发表论文1篇。 |
| 40周岁以下 | 3 | 特聘教授(C) | 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已取得教授职称,且承担国家级项目1项及以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影响因子5.0以上(或一区或Nature Index)论文5篇及以上; (2)具有一年及以上海外研究工作经历,且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顶级期刊论文2篇。 |
| 35周岁以下 | 4 | 青年百人 | 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 具有一年及以上海外研究工作经历,且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影响因子5.0以上(或一区或Nature Index)论文3篇及以上,其中顶级期刊论文1篇。 |
| 5 | 教授 | 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 已取得教授职称,且承担国家级项目1项及以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影响因子5.0以上(或一区或Nature Index)论文5篇及以上或获得国家级科研成果奖(前五)、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前三)及以上。 |
| 40周岁以下 | 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 | 已取得教授职称,且发表CSSCI论文2篇,或发表SSCI(SCI)论文1篇。 | 本科专业为化学 | 45周岁以下 | 6 | 海内外优秀博士(A) | 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具有一年及以上海外研究工作经历,且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影响因子5.0以上(或一区或Nature Index)论文5篇; (2)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影响因子5.0以上(或一区或Nature Index)论文3篇,其中顶级期刊论文1篇。 | 国内名校毕业的博士优先 | 35周岁以下 | 7 | 海内外优秀博士(B) | 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具有一年及以上海外研究工作经历,且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影响因子5.0以上(或一区或Nature Index)论文4篇; (2)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其中顶级期刊论文1篇及以上。 | 8 | 副教授 | 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 已取得副教授职称,且承担国家级项目1项及以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影响因子5.0以上(或一区或Nature Index)论文3篇及以上或获得国家级科研成果奖(前五)、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及以上(前三)。 |
| 35周岁以下 | 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 | 已取得副教授职称,且发表CSSCI论文2篇,或发表SSCI(SCI)论文1篇。 | 本科专业为化学 | 40周岁以下 | 9 | 学科和专业建设紧缺的博士 | 化学工程与技术、制药工程 | 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其中影响因子5.0以上(或一区或Nature Index)论文1篇。 | 本科为化工与制药类专业,国内名校毕业的博士优先 | 35周岁以下 | 课程与教学论(化学) | 发表CSSCI论文2篇,或发表SSCI(SCI)论文1篇。 | 本科专业为化学 | 40周岁以下 | 10 | 博士 | 化学工程与技术、制药工程 | 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其中影响因子5.0以上(或一区或Nature Index)论文1篇。 | 本科为化工与制药类专业,国内名校毕业的博士优先 | 35周岁以下 |
注:相关学科顶级期刊论文为JACS,Angew Chem Int Ed,Nature Commun,Adv Mater,Nano Lett,Energ Environ Sci,PNAS及其他公认的化学和材料学科顶级期刊上发表的研究论文;Science、Nature子刊为除通讯外的公认的子刊。
创新材料与能源研究院人才引进标准 序号 | 人才层次 | 学科 (专业) | 具体业绩标准 (近五年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影响因子等,主持的科研项目、专利、获奖等) | 其他条件或说明 (例如学历学位、毕业学校、职称等) | 备注 | 1 | 特聘教授(A) | 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已取得教授职称,且承担国家级项目2项及以上(或承担过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顶级期刊论文1篇及以上或以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及以上; (2)近三年从海外引进、具有两年及以上海外研究工作经历,且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顶级期刊论文3篇及以上或Science、Nature及其子刊论文1篇。 |
| 45岁及以下 | 师德高尚、科研创新能力强 | 2 | 特聘教授(B) | 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已取得教授职称,且承担国家级项目1项及以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顶级期刊论文1篇及以上或以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及以上; (2)具有一年及以上海外研究工作经历,且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顶级期刊论文3篇; (3)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Science、Nature及其子刊发表论文1篇。 |
| 40岁及以下 | 3 | 特聘教授(C) | 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已取得教授职称,且承担国家级项目1项及以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影响因子5.0以上(或一区或Nature Index)论文5篇及以上; (2)具有一年及以上海外研究工作经历,且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顶级期刊论文2篇。 |
| 35岁及以下 | 4 | 青年百人 | 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 具有一年及以上海外研究工作经历,且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影响因子5.0以上(或一区或Nature Index)论文3篇及以上,其中顶级期刊论文1篇。 |
| 5 | 教授 | 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 已取得教授职称,且承担国家级项目1项及以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影响因子5.0以上(或一区或Nature Index)论文5篇及以上或获得国家级科研成果奖(前五)、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前三)及以上。 |
| 40岁及以下 | 6 | 海内外优秀博士(A) | 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具有一年及以上海外研究工作经历,且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影响因子5.0以上(或一区或Nature Index)论文5篇; (2)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影响因子5.0以上(或一区或Nature Index)论文3篇,其中顶级期刊论文1篇。 |
| 35岁及以下 | 7 | 海内外优秀博士(B) | 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具有一年及以上海外研究工作经历,且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影响因子5.0以上(或一区或Nature Index)论文4篇; (2)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其中顶级期刊论文1篇及以上。 |
| 8 | 副教授 | 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 已取得副教授职称,且承担国家级项目1项及以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影响因子5.0以上(或一区或Nature Index)论文3篇及以上或获得国家级科研成果奖(前五)、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及以上(前三)。 |
| 40岁及以下 | 9 | 学科和专业建设紧缺的博士 | 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 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影响因子5.0以上(或一区或Nature Index)论文5篇。 | 研究方向为学科紧缺,国内名校毕业的博士优先 | 35岁及以下 | 10 | 博士 | 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 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影响因子5.0以上(或一区或Nature Index)论文4篇。 | 国内名校毕业的博士优先 |
注:相关学科顶级期刊论文为JACS,Angew Chem Int Ed,Nature Commun,Adv Mater,Nano Lett,Energ Environ Sci,PNAS及其他公认的化学和材料学科顶级期刊上发表的研究论文;Science、Nature子刊为除通讯外的公认的子刊。 符合条件的申请者请将个人自高中以后的学习、工作简历发送至:院长: hanjie@yzu.edu.cn 书记: jbzhou@yzu.edu.cn 主任: xxzhang@yzu.edu.cn |